菜单栏
首页» 招生教学» 学术型博士» 教务信息

2011级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李绚答辩通知

发布时间:2015-05-22   浏览量:
  

 

博士生姓名:  

年级专业2011级社会保障专业

导师姓名:高颖副教授

答辩时间及地点:2015523日上午10点,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2026

论文题目:基于学生主体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以民政高等职业教育为例

答辩简述: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在规模上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要义,是缓解人才市场结构性矛盾、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个体选择行为作为分析的出发点,以个体的职业结果预期作为逻辑主线,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入学、学业、就业的全过程展开分析,从学生的视角全面揭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合使用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发现与结论如下:

    1.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主要是学业基础较差的弱势阶层家庭子女。这既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授课方式等各项差异的源点。

    2.文凭在我国有着特殊的信号价值,它影响个体的阶层地位和经济、组织、文化资源的占有。高等职业院校是个体在竞争普高院校失利后的被动选择。

    3.专业决定人力资本积累的方向和内容,联结未来的职业结果,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文凭竞争失利后的核心关切。“信息不对称”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选择。

    4.高等职业院校较低的文凭价值和宽松的学业评价方式不利于激发学习投入,而易识别的人力资本则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授课方式、教学内容与职业的相关度、教学管理和学业评价方式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投入。

    5.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凭效应使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体制外劳动力市场就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公共管理等传统优势职业领域就业受到限制。人力资本效应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力,专业的供需状况、社会化程度以及学生个体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成绩均对就业产生影响。

 

答辩组成员:徐月宾(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金承刚,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导)

            田  明,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导)

            胡  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孟令君,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授

答辩秘书:余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