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栏
首页» 招生教学» 学术型博士» 教务信息

2012级非营利组织管理博士徐佳舒答辩通知

发布时间:2017-05-14   浏览量:
  

  

博士生姓名:徐佳舒

年级专业:2012级非营利组织管理

导师姓名:王振耀

答辩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7年5月18日(周四)下午2点00分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20层冠军论坛白菜大全cmp2029

论文题目:佛教从传统慈善走向现代公益

              ——基于RA基金会的个案研究

答辩简述:

近年来,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正在经历着快速的现代转型,转型伴随着的是新组织的成长与传统组织的转变,其中,宗教背景的公益组织作为近几年新兴并快速发展的一类组织,对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不可忽视的贡献,应当引起关注。佛教慈善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社会影响,佛教从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发展不仅是佛教自身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是社会公益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佛教慈善向现代公益转变,以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以合法性的组织形式进入到现代公益慈善领域中。本研究选取了佛教背景的RA基金会为个案,着重分析了基金会从2006年到2016年十年间发展的变迁过程,以中国化的“世俗化”理论以及新制度主义理论为基础,揭示了RA基金会从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转变的过程及发展路径,为我国佛教背景的公益组织现代化转型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及梳理,构建了考察佛教背景的公益组织发展的四个维度,分别为组织形式的维度、组织服务专业化的维度、组织决策的维度以及组织伦理制度构建的维度,这四个维度构成了本文研究的框架。通过RA基金会在四个维度上的变化过程的事实呈现,发现组织在这四个维度上的转型和发展过程并不是同步的。在组织形式维度以及社会服务专业化的维度上,基金会走出传统的宗教领域,向现代公益领域迈进,其组织构架和监督、财务等机制的设立符合基本的合法性要求。此外,基金会在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叠加了专业化的技术手法,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也在逐步扩展。因此,从外部看,RA基金会与一般的世俗性的基金会没有显著差别,符合现代公益组织的基本要求。在组织决策的维度和组织伦理制度的维度上,基金会借鉴了宗教自身的要素,多数情况下,依赖“宗教专家”,即组织依托寺庙的“法师”帮助决策。在伦理制度建设维度上,基金会保持着佛教慈善价值理念的内核,在社会服务领域中,通过利他主义的实践将佛教的信条用更为普世的现代化语言表达出来。

进一步的,通过基于中国本土化的“世俗化”理论以及新制度主义理论解读这一过程,最终本研究的结论是:

佛教从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发展的过程是佛教与现代社会互相嵌入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同于西方宗教世俗化的过程,甚至有时会呈现出逆向型发展。

佛教背景公益组织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信仰体系与基金会组织体系之间震荡的过程。组织在面对不同的外部制度环境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当国家宗教政策对宗教活动约束较强时,基金会同依托成立的寺庙在形式上,甚至在实际运作中出现分离状态;当政策逐渐放开时,组织在实际运作的架构、培训体系等方面与寺庙建立密切的联系。

答辩组成员(5人):

徐月宾,北京师范大学冠军论坛白菜大全cmp,教授

邓国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孟宪范,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高级编审

陶传进,北京师范大学冠军论坛白菜大全cmp,教授

高  颖,北京师范大学冠军论坛白菜大全cmp,副教授 、博导

答辩秘书:

张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