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栏
首页» 学术科研» 学术动态

《人民政协报》2013年3月10日 尚立富 加强西部地区大龄留守儿童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3-04-08   浏览量:
  

《人民政协报》2013310

  

加强西部地区大龄留守儿童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尚立富    《人民政协报》2013310日    2013-04-07

  长期以来,我国在西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群体服务体系建构方面多是关注15周岁以下的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内的儿童)15-17岁的大龄农村留守儿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里所说的儿童概念,是依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与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界定,年龄范围是018岁。大龄留守儿童,指1517岁的留守儿童。

 

  西部大龄留守儿童规模可观,急需关注

  近年来,留守儿童现象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即大龄留守儿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村务工人员流动周期的延长,以及部分流动儿童因中考、高考等原因的“回流”,我国部分农村地区15-17岁的大龄留守儿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西部地区最为典型,大龄留守儿童规模可观,不容忽视。据统计,目前我国西部农村地区18岁以下的儿童约9000万,留守儿童1883万,其中15-17岁的大龄儿童主要集中于四川、重庆、广西等劳动力主要输出地,而重庆15-18岁大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最高,其他西部省市对应比例也均超过留守儿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大龄留守儿童正处于青春期,也是成长发展的关键期。我们知道,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由于他们的成人感和事实上心理、社会性上的不成熟,心理处于种种矛盾之中,因此产生了一些该时期特有的心理问题,如追求独立性和事实上的依赖性的矛盾,情绪易波动、走极端,更喜与同伴交往。此外,他们还处于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矛盾状态,等等。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孩子内心很敏感,情绪不稳定,特别需要鼓励和安慰。

  而恰在此时,大龄留守儿童又缺乏精神上的支持资源。随着义务教育的结束(或即将结束)、当他们面临人生重要的选择时,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心智的不成熟,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在学业、就业、安全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问题之一:初中辍学现象普遍,高中入学率较低,对其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007-2011年,西部地区12省区市已全面实现“两基”攻坚任务,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均有稳步提升,但农村大龄留守儿童初中辍学现象依旧普遍存在。据全国妇联在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显示,中西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辍学比例高于其他省份,大龄留守儿童初中后阶段在校率远远低于非留守儿童,高中入学率更低,仅为3.9%,三分之一的1517周岁农村留守儿童初中毕业以后开始外出打工,很明显,过早结束受教育经历对该群体今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至于辍学的原因,据对甘肃地区初中留守儿童的小样本调研,“家庭监管不足”和“厌学情绪”是造成大龄留守儿童初中辍学的主要原因。家庭监管不足是首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龄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和“自我监护”几率增多,家庭辅导及亲情的缺失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此外,造成厌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农村初中学校教育形式单一,有些教师容易把部分留守儿童视为影响升学率的“包袱”,对他们区别对待,这极大挫伤了留守儿童的学习自信心,致使他们厌学、厌师,排斥学校教育。受教育不足的直接后果是,当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将处于弱势地位。

 

  问题之二:性侵犯事件频频发生,性教育薄弱

  大龄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已经涉及性侵害。据有关研究者对四川省绵阳市、广元市、成都市郊县等地10 所中学的初一到高一学生(11-16 的青春期留守儿童性安全问题调查。有的留守儿童有过被强迫抚摸身体隐私部位的经历;有的留守儿童曾被迫发生过性交行为。另一方面,对他们也缺乏有效的性教育。在甘肃陇南地区对5所学校的1000名学生、10所县级中学及100名学生家长的抽样调查发现,当地学校的性教育主要是通过在初中阶段开设的生理卫生课来进行。也有学生反映他们从来没有上过生理卫生课。由此可见,农村地区性教育形势比较严峻,无论在性教育内容的深度还是广度方面均比较欠缺。

 

  构建面向西部大龄留守儿童的教育体系

  大龄留守儿童是未来西部乡村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新兴力量,应该成为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彻底解决其教育难题需要推进发展方式、发展理念等一系列的配套改革。

  一是、建立针对西部农村大龄留守儿童政策体系

  其一,加快对大龄留守儿童学习系统的建设。要对西部农村地区大龄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和需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针对我国对农村大龄留守儿童在人口规模、分布、教育、就业、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机整合、衔接、沟通,人力资源配置低下的问题,建议加快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大龄完善留守儿童基本信息系统,包括全面调查西部农村地区大龄留守儿童初中后教育和发展党的需求,以利于据此做出科学的判断,制定合理规划。

  其二,健全针对大龄留守儿童各项政策的监督评估机制。对公共服务的监管评估,是保证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很明显,有无监督评估机制,是一项政策能否落实的关键。因此,在制定针对大龄留守儿童的政策时,必须将监管评估机制纳入其中。

  二是、大力发展以西部农村大龄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的职业教育

  在这方面,需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大龄留守儿童事业的政策与资金倾斜,拓展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推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免学费政策;建立“试用、有效、可行”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师徒制”的教育模式,利用当地的资源为大龄留守儿童提供技术学习途径;完善联合培养模式和转移培训工作,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到西部农村地区创办分校,综合运用财政刺激手段,有针对性地对初中毕业或辍学的留守儿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及就业方向引导。

  三是、创新农村高中阶段办学模式,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提升大龄留守儿童高中入学率

  推进西部农村地区办学体制改革,引导扶持社会力量重点兴办高中学校。鼓励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或与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办学,开发与之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开发与管理创新;加大政府对西部农村高中阶段的教育投入倾斜程度,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和多渠道筹资,设立助学基金,调动大龄留守儿童高中入学积极性。

  四是、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针对大龄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及性安全的保护机制

  扩大农村初、高中学校的代理监护职能,在学校设立大龄留守儿童专项档案管理,详细记录留守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情况和学习生活状况,与留守初中生的父母保持定期联系,交流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强化农村初中学校的家长咨询制度,将教师的咨询服务纳入考核之中,提高教师实施家长咨询服务的素质和技能;提高初中学校的社区干预能力,加强对农村大龄留守儿童的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多渠道开展对大龄留守儿童的成人教育和性安全教育,创设健康有趣的活动形式,引导大龄留守儿童追求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和精神娱乐。充分利用村委会的社区资源,明确村委会关心、监护大龄留守儿童的职责,建议在农村乡镇的妇联、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专门建立大龄留守儿童工作组,以“预防”和“疏导”为主,为大龄留守儿童的发展切实的支持。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冠军论坛白菜大全c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