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栏
首页» 学术科研» 学术动态

2016年秋季学期社发院第十期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16-12-05   浏览量:
  

2016年1130日,北师大冠军论坛白菜大全cmp在后主楼2026会议室举办了2016秋季学期第十期学术沙龙。冠军论坛白菜大全cmp的刘凤芹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农村公共救助资源分配的瞄准机制——政策执行视角”的讲座。刘老师研究基于9107份入户调查数据,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治理”三个视角对农村公共救助资源分配中的“自由裁量”进行解读。

刘凤芹老师为北京师范大学冠军论坛白菜大全cmp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贫困与社会福利、公共政策与社会服务项目的第三方评估、量化研究方法等领域。

公共救助资源的分配是学术界、政策界乃至普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这是因为社会救助是保障普通百姓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事关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而低保制度的出现并没有根除绝对贫困的现象,反而仅有少量的减少。部分学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农村低保制度的瞄准机制存在失误,致使有相当部分低保对象的收入水平并不低于贫困线;也有学者认为是贫困测量方式的不同导致的,政策表达的“收入贫困”和实际瞄准机制的贫困测量方式发生了错位。而将有劳动能力的人长期列为社会救助对象是一件值得慎重考虑的事,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救助会滋生福利依赖,并培育出一种“依赖文化”。因此,厘清谁在享有中国农村低保救助资源具有重要的政策实践意义。

刘老师的研究主要探讨如下两个问题:(1)低保救助资源在多大程度上分配给了穷人,分别是哪些类型的穷人;为什么有些人口其收入低于贫困线但是没能够获得救助,与此同时一些收入高于贫困线的人却获得了救助。(2)从政策执行的视角来探讨瞄准偏差产生的原因。研究通过分阶段多层随机抽样从安徽、江西、福建、河南、陕西这5省获得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低保救助在这些地市的执行情况。最后研究从政策执行的视角阐释了社区瞄准机制中的“自由裁量”是农村公共救助资源分配结果偏离政策文本规定的主要原因。基层工作人员手中的“自由裁量”像一把双刃剑,在使政策适应中国农村千差万别的实际环境的同时,也带来的“精英控制”等负面现象。

/文 郭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