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是第13个中国“困境儿童关注日”。2011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冠军论坛白菜大全cmp家庭与儿童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中国公益传播研究中心和壹基金共同发起设立“困境儿童关注日”。12月12日,意味着“一二一二,人生起步”,希望借此提升全社会对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帮助困境儿童在人生起步阶段战胜困境。这一倡导活动“已成为儿童福利与保护领域的现象级事件”,并由关注困境儿童群体逐渐变为关注更根本的中国儿童福利和保护制度建设,以及更广泛的儿童福利和保护状况的改善。
北师大社发院“家庭与儿童研究中心”通过组织专家评选,遴选出2023年度推动我国儿童福利和儿童/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对儿童成长和家庭建设有积极作用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之十大进步事件。
1、2023年10月,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及早开展有效关爱、畅通转介诊疗通道、强化跟进服务帮扶、健全心理健康服务阵地等六项主要内容,要求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儿童主任、儿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作用,协同搭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平台,提供心理健康关爱指导和咨询服务。
2、2023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7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文件提出努力保障特殊群体的平等入学,做好残疾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的入学工作,完善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确保不同群体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3、2023年9月,国务院通过《未成年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统筹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治理主体的力量,围绕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保护、网络防沉迷三个重要领域展开治理,依法共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治理体系。
4、202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同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两份文件加强了对恶性未成年人案件中受害儿童的全面保护,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
5、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学生心理健康被置于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完成八大主要任务,达到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6、2023年3月,由民政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提出的《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这是我国司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第一项国家标准。标准以服务通用基础体系、服务提供体系、服务保障体系为框架,分15个章节,提出了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的原则与伦理,规定了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中7项主要服务的流程、内容和方法。
7、2023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对评价托育机构提出一系列指标,从托育机构整体建设的层面上,对托育机构的办托条件、托育队伍、保育照护、卫生保健、养育支持、安全保障、机构管理等评估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引导托育机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8、2023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首次披露检察机关强化“四大检察”融合履职,深化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有关情况。从涉未成年人“四大检察”办案数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工作、加强双向保护、强化融合履职、促进“六大保护”整体落实、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效果、推进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和深化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梳理了对未成年人检察及司法保护工作具有一定影响的案件、典型做法和创新机制。
9、2023年1月,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推动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形成。同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妇联印发《关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旨在促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0、202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重点面向社区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的服务需求,优化设施规划布局,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把更多资源、服务和管理放到社区,布局建设家门口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这一方案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提供包括婴幼儿托育服务、儿童游憩和家庭服务在内多种服务,有利于提高全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以及儿童福利和家庭福利的水平。
(供稿:家庭与儿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