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栏
首页» 讲座速递

2014级公共管理博士王丽、2011级公共管理博士彭向东预答辩通知

发布时间:2019-01-11   浏览量:
  

 

主讲人:王丽、彭向东
时间:14:30—15:30 16:00—17:00 
地点:后主楼2026
评议人:
内容简介:
  
博士生姓名:王丽 
 
年级专业:2014级公共管理 
 
导师姓名:胡晓江教授   徐晓新老师 
 

答辩时间及地点:201844 2:303:30

后主楼会议室2026 
 

论文题目: 突发事件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研究——以疫苗事件对高校预防接种实施的影响为例 

答辩简述(600字左右):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政策执行的重要性得到空前关注。学者们认为如果政策执行不力或不当,不但无法有效解决公共问题,而且会使原有的问题更加恶化,或者可能引发新的危机但目前多数研究关注常规情景下政策执行。对突发事件如何影响政府既定政策执行的研究还为数不多突发事件的常态化,客观上对风险与不确定背景下的政策执行研究发出热忱而急切的邀约。

一直以来,我国成人预防接种实施未被重视。而目前一些传染性疾病有年龄高移现象,新出现的疫苗也可以使成人和青少年得到保护。世界卫生组织特别指出我国尚未推荐成人免疫接种,这一差距有待弥合。与此同时,频繁出现的疫苗事件对成人接种的第二类疫苗带来很大冲击,尤其原来通过统一组织实施的学校预防接种受到影响更大。本研究即以疫苗事件对高校预防接种实施的影响为例,从政策本身的自愿性与义务性特点出发,以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为分析视角,微观层面则引入激励机制理论,选取直接暴露幅度明显不同的两个典型疫苗事件,对疫苗事件带来的政策执行影响,尤其对自愿性政策执行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

研究采取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关键知情人访谈,焦点小组访谈以及观察法收集资料和信息。尝试获得关于疫苗事件前后高校预防接种实施的动态演进情况,并通过理论框架的构建和基于实证的分析试图发现隐于其中未被人重视的客观事实或规律性的知识。 

答辩组成员(3人):

张秀兰(组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孟宪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编审

王新松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答辩秘书:余璐  

 

博士生姓名:彭向东

年级专业:2011级,公共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导师姓名:胡晓江教授  萨支红副教授

预答辩时间及地点:2018年4月4日下午 4:005:00

后主楼会议室2026

论文题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风险的社会扩大和社会管理

答辩简述(600字左右):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是公共卫生领域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它是最典型的小概率、高危害风险。虽然在历史上伴随着疫苗的使用风险始终存在,但与之相关的风险的社会放大和社会矛盾则是在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出现的新问题。本研究围绕“AEFI风险是如何产生、处理和扩大的”这一问题,采取跨学科的视角和以问题为中心的策略展开研究。论文分三个方面呈现了研究结果:

1)制度与困境:研究发现,由于政策设计未能考虑到AEFI风险与疾病的不同特点,导致风险与疫情控制任务冲突、医防脱节,医疗机构对AEFI病例缺乏应对准备无过错风险责任无合理分担、“偶合症”对风险识别产生误导。当一些家庭因风险迅速陷入困境时,供方同样可能成为“第二受害者”。

2)聚集与抗争:研究发现,AEFI风险受影响家庭认为其他们响应和支持国家的免疫接种政策付出牺牲,承受了风险却没有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帮助,因此有着强烈地的不公平感和抗争愿望。但由于诉求极为复杂且随着病情发展动态变化,目前的政策难以作出充分的回应。在求医和求助过程中,AEFI受影响家庭得以建立互动并发生社会聚集。他们通过集体行动表达诉求,并进行上访和维权行动,产生了激烈的社会矛盾。

3)对立与争锋:研究发现,由于AEFI风险受影响家庭的存在、聚集和求助活动,围绕AEFI免疫风险,形成了“主流”和“非主流”两种对立的舆论场。主流话语对免疫风险存在一定弱化倾向,而非主流话语更倾向于对AEFI风险的强化。研究发现,AEFI风险家庭形成了紧密的“类血缘”社会关系,可以生产“另类”的AEFI风险建构话语和寻求扩大影响力的行动。在其“明争暗战”中,造成了激烈的话语争锋。

研究认为,AEFI风险低概率、高度分散、临床辨识度低等特点决定了相关风险治理政策设计和运行的高难度。而正是那些政策不容易处理的问题案例的长期累积,导致了家庭的聚集和抗争行动,从而带来了风险的持续聚集。随着聚集起来的风险在短期内向社会的集中发布并迅速引起较大的社会关注,导致了风险的社会扩大。论文建议对加强我国免疫规划服务的制度化能力,对服务流程特别是风险服务进行再设计和完善,妥善处理风险伤害,重建免疫信任。

答辩组成员(3人):

张秀兰(组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孟宪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编审

王新松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答辩秘书: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