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栏
首页» 教学培养

2014级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生王洪秋答辩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02   浏览量:
  



博士生姓名:王洪秋


年级专业:2014级 公共管理专业


导师姓名:朱光明 教授


答辩时间及地点:2023年6月3日(周六)15:00-17:00 后主楼 2026


论文题目:走出困境: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体制改革路径探讨——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视角


答辩简述:


民航空中交通管理是维护空中交通秩序,确保飞行安全、高效、顺畅的一项重要政府职能。作为承担这一职能的公共组织,民航空管部门既是国家事业机构的组成部分,又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其管理体制兼具政府和市场两种制度安排。由于对民航空管部门的职能性质和功能定位缺乏明确认识,政府一直未建立起稳固高效的管理体制,导致这一重要公共机构长期陷入体制矛盾和冲突之中,制约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本文以中国民航空管部门为研究对象,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视角,综合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对其管理体制形成与演变过程的政府与市场互动、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适用障碍作了分析;进而在借鉴国外民航空管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政府与市场兼容的空管体制改革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本文研究发现,政府与市场的交互作用是塑造民航空管体制的关键力量。而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国家空管体制改革、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展现出来。由于未能有效平衡政府与市场两种制度安排的关系,导致民航空管部门在职能定位、组织形态、资源保障和业务体系方面陷入矛盾与冲突的体制困境,亟待探寻走出困境的可行路径。而民航空管部门承担的国家安全、公共安全职能与利用市场配置资源之间难以进行割裂,因此,以职能纯化为基本取向的事业单位改革无法适用于民航空管部门。为此,本文对德国、英国和加拿大民航空管体制改革的动因、模式选择和成效进行了系统考察,并认为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为民航空管部门有效履行职能创造了灵活的体制条件、充足的资源保障和持久的动力机制,实现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有效平衡。最后,本文提出,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将建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有机兼容的新型体制作为改革目标,以实现民航空管事业的健康发展。其重点在于,建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充分协商、开放包容的治理结构,完善民航空管部门经费保障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并优化体制运行环境。


本文的研究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往对民航空管部门的研究侧重于其技术特征,对体制问题关注较少。本文将民航空管部门引入公共管理学研究范畴,对其管理体制相关问题作系统研究,拓展了研究视野。第二,针对民航空管部门存在的体制矛盾和冲突,提出构建政府与市场兼容的新体制作为改革目标,使其既有效履行国家安全、公共安全职能,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第三,由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无法有效适用于民航空管部门,本研究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并非只是促进公共组织职能“纯化”,而应从其行业特点出发,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优化政府职能的实现方式。


答辩专家组成员:


刘小康(主席):中共中央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博士生导师

肖立辉(委员):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

尹栾玉(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游祥斌(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 冰(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答辩秘书:赵津平